从字面意义上说,心理和精神障碍难治是指通过常规治疗方法无法达到控制病情的一类情况。在临床上是指,发作3年以上,通过常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后,病情仍然反复,无法治愈的情况。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有哪些重要的因素会影响治疗效果呢?
一般来说,心理和精神障碍程度越严重治疗起来更困难。但也存在一些类型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发作起来比较恐怖,但经过规范治疗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水平,给人一种“容易治疗”的感觉。
而心理和精神障碍发作次数越多,治疗周期会更长,治愈难度也越大。
心理和精神障碍的治疗需要听从医嘱,按疗程按剂量服药,即便症状得到改善或者自觉症状已经“消失”,也不可擅自停药,直至诊断治愈。
很多患者都觉得停药等于康复,恢复正常就要停药。但其实药物作用是有规律的,药物的服用和戒断都要在医生专业诊断和指导下进行,不能擅自停药。在服药一段时间后自觉症状减轻,就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迁延难愈。
部分患者忘记按时服药,或者药物吃完没有及时复诊,导致疗效受到影响。
也有部分患者出于病耻感,和因为不了解药物作用机理而产生的——过度担心药物副作用、不重视服药的心理,偷偷将药物扔掉或者不按时服药,最终都会导致疗效大打折扣甚至治疗不起效果。
人格障碍和心理精神障碍的关系是紧密的。
有人格障碍患者在治疗上会更加困难。例如偏执性人格的患者,天然对他人不信任,甚至觉得医生有意加害于他,不配合医生治疗。
家人的看护和照料很重要,同时也要承担起引领者的角色。懂得怎么寻求专业帮助,怎么有效配合的家人能让治疗过程事半功倍。
以下5条建议,一定要收好:
具体来说,要从“看、听、说、管”四个方面做起。
看,就是观察,有无症状、服药反应、行为表现变化等等。
听,就是倾听,可能心理和精神障碍患者会表达一些不同的想法,不能随意批评。当不愿意表达时也不要勉强,保持耐心。
说,就是开导。以朋友的姿态去沟通开导,切忌权威说教,引起反感和抗拒。
管,管看诊和复诊,管服药和其他治疗,管患者的饮食睡眠和情绪。特别是在行为能力不强的时候,家人的介入就格外重要。
确诊或有疑似症状的当事人,难免产生恐惧和焦虑等多种情绪,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此时作为家人和朋友需要冷静客观地看待当事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在情感上给予理解和支持,做好心理建设。使其能够客观看待病症、诊断、治疗方案,能够拥有足够的信心和安全感,能够愿意配合医生治疗,接纳自己并康复。
这对家人的相关知识储备和沟通策略都是有要求的,家人要做到这一点要快速反应,多方面搜寻、积累和学习。
病历和日常行为表现等信息,可以让医生更快更充分了解情况,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当事人应对自己的行为变化容易感到疲惫和压力,当事人的自诉和评价难免有遗漏,规则全面的信息收集和整合得依靠家人。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信息会越来越多也容易出错或遗漏。
在看诊结束或过程中,家人也要和医生沟通,了解清楚诊疗意见和方案。要多结合当事人和家庭情况,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医生表达清楚疑虑。不要遗漏重要的诊疗意见。
同时,在看诊结束后,要谨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观察关爱患者,并协助患者听从医嘱按时服药、按疗程治疗、定期复诊等。
不难发现,要很好地完成以上4个步骤都需要家人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不断地收集资讯实践。
家人首先要正视心理和精神障碍,了解前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学会如何寻找专业的医生和治疗师,了解药品信息走出观念误区;其次要学会沟通技巧和方法,用切实可行的方式辅助患者和当事人接受专家诊疗;最后也要学会如何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康复的家庭环境。
但切忌把自己当医生。
有了以上五项工作的基础,家人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可以做更多、更有效的思考,提供更多帮助。
减轻或消除心理和精神症状不是终点,更重要的是助力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回归正常生活,回归社会。作为家人,要多一分耐心和信心,对医生和现有科技发展,要多一分信心和希望。
都相信,爱能创造奇迹,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奇迹发生,做好可以做的事情,一切就已经在悄悄变化。
马作红
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共党员
从事精神专业10余年,擅长各类物质成瘾的精神障碍、睡眠障碍、青少年情绪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及抑郁、焦虑、强迫、功能性躯体不适等的评估、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中央商务区淮海路6号华发中城·国际中心2F
康正医疗:027-83628128
客服电话:18971659018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添加客服微信